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為“如期實現2030年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標”貢獻微薄力量,從源頭持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河北省科技館將于2022年3月下旬推出《筑夢零碳,心系未來——“碳中和”主題科普展》。主題展活動由中國科協科普部指導、中國科學技術館組織、重慶自然博物館和河北省科學技術館聯合主辦,展期兩個月。
展覽由“生生不息——什么是碳中和”、“生境危機——世界與碳中和”“綠色發展——中國與碳中和”、“綠色生活——我與碳中和”和“零碳未來——碳中和的未來世界”五個單元共同構成,以“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為背景,圍繞“筑夢零碳,心系未來”的強大愿景和目標,讓公眾了解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危機與挑戰、深刻理解“碳中和”的深刻內涵和重大意義,倡導節能減排、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培養生態環保意識,共建美好生態家園。
展覽采取圖文并茂的方式,以實現科普性、藝術性、趣味性、教育性為目的,設置了多類互動展項,第一類“互動體驗”:垃圾分類游戲、互動騎行減碳、兒童沙畫;第二類“科技展示”:生物降解原料、再生生活用品、新能源模型展示;第三類“未來暢想”:3D打印牛肉、二氧化碳再生利用等。第四類:用空筆桿、舊CD、舊鏡頭、塑料品等廢舊材料制作的“綠色生命樹”、“新生之旅”、“零廢棄市集”等藝術主題展區。一系列妙趣橫生的項目和極具顏值的場景將增加觀眾的參與感,讓大家對零碳生活有深入體驗。
河北省科技館作為河北省省級綜合類科技館,是面向社會公眾開展科普教育活動的公益性文化教育場所和科普陣地。多年來,通過常設科普展覽、臨時科普展覽、流動科技館、科普大篷車、科普影視、科普講座、科學實驗和天文觀測等形式多樣的科普教育設施和活動,大力弘揚科學精神、思想,傳播科學知識和方法,激發公眾對科學技術的興趣,提高公眾的探索和創新能力,促進公眾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和人的全面發展,取得了十分顯著的社會效益,被科技部、中宣部、教育部、中國科協評為“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被中國科協評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據悉,本次臨展是河北省科技館2022年度臨展首作,是“全國科普日優質主題展覽全國巡展”項目在我省的首次展出。展覽匯集大量詳實數據、圖文資料和具有科技館展示特點的互動展示形式和內容,必將為廣大公眾奉上一場精彩的科普大餐。
(河北省科技館 展品部)
展覽各單元簡介
第一部分“生生不息——什么是碳中和”:從二氧化碳的由來、碳足跡、碳循環引出什么是碳達峰、碳中和概念。從生態哲學、生態價值觀、生態文明作為先導和總啟。
第二部分“生境危局——世界與碳中和”:從全球快速升溫引發的極端天氣、巴黎協定及世界各國共同關注,引發觀眾思考全球氣溫升高帶來的危機和挑戰。
第三部分:“綠色發展——中國與碳中和”:宣傳我國有關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大戰略決策意義、科學內涵及其重要實施路徑、措施,展示能源、工業、建筑、交通等多領域關于綠色發展的新技術、新成果。
第四部分:“智慧生活——我與碳中和”:通過對個人碳排放量計算,廢物循環利用展示,講述日常生活中的排碳的過程及對環境的影響,科普低碳生活的小常識,以助推低碳環保的生活習慣。
第五部分“零碳未來——碳中和的未來世界”:在我國實現碳中和背景下,展示未來碳中和給城市帶來的變化,揭示碳中和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
第二部分“生境危局——世界與碳中和”:從全球快速升溫引發的極端天氣、巴黎協定及世界各國共同關注,引發觀眾思考全球氣溫升高帶來的危機和挑戰。
第三部分:“綠色發展——中國與碳中和”:宣傳我國有關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大戰略決策意義、科學內涵及其重要實施路徑、措施,展示能源、工業、建筑、交通等多領域關于綠色發展的新技術、新成果。
第四部分:“智慧生活——我與碳中和”:通過對個人碳排放量計算,廢物循環利用展示,講述日常生活中的排碳的過程及對環境的影響,科普低碳生活的小常識,以助推低碳環保的生活習慣。
第五部分“零碳未來——碳中和的未來世界”:在我國實現碳中和背景下,展示未來碳中和給城市帶來的變化,揭示碳中和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